对于病邪的治疗以及预防,其实早在很久之前,人们就已经有了初步认识,那个时候,人们主要依赖于各种草药来治疗和缓解病症,从神农尝百草之后,各路医家更是对各式各样的药草性质进行了更为全面的理解,经过几千年的发展,中药学也成为了治疗疾病最为关键的力量,即便是在当今社会,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对中药材的深入研究。
在众多中药里,有这样一味药材,其善于清火降火,尤其善于清泄肺、胃里的热邪,常被用于热邪病症的治疗和缓解,李时珍曾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也说过,这味药材“解咽喉肿毒极妙”,能够用“极妙”二字来形容,可见李时珍对其医用价值之肯定。而这味药材,其实就是山豆根。
相比于其他清热药,诸如黄连、黄芩、金银花等,人们对山豆根的认识或许并不深入,可能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味药材,山豆根其实就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,又被叫做“广豆根”,主要产自广西、广东等地区。山豆根入药最早记载于《开宝本草》,这味药材多为野生种植,在秋季采挖的为最佳。
山豆根味苦性寒,主要归入体内的肺经和胃经,虽说味道很苦,但药用价值极高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的效果,在《本草求真》这本本草著作里,山豆根更是被称为“解咽喉肿痛的第一要药”,在临床上,这味药材则主要用于以下2种病症的治疗和缓解。
1.咽喉肿痛
咽喉肿痛这一常见病症,大多都是体内热邪上扰咽喉所致,而咽喉是肺气的要道,也就是说,咽喉肿痛多半是因肺热所起,因此,想要缓解这类病症,就要从清泄肺热入手。
山豆根这味药材,药性大苦大寒,主要归入肺经,善于清肺热、解热毒,具有利咽消肿的作用,因此,便是医家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,通常情况下,凡是热毒蕴结所造成的咽喉肿痛,都能用山豆根来缓解,对于症状较轻者,可以单用此药。
此外,在中医里还有一个方剂叫做“清凉散”,其中就用到了山豆根这味药材,此方将山豆根和桔梗、栀子、连翘等药材同用,可清热泻火,缓解咽喉肿痛,而若是将山豆根和麦冬、划分风中药材配伍,还能够治疗和缓解乳蛾喉痹等症候。
2.牙龈肿痛
都说“牙痛不是病,疼起来要人命”,对于牙龈疼痛来说,它除了跟自身的日常习惯有关外,还有可能是胃火造成的,由于我们体内的胃经循走于牙龈周围,所以,牙龈肿痛在一定程度上跟胃火是有很大关联的。
山豆根具有苦寒的药性,入胃经,可以清泄胃火,因此,对胃火上炎造成的牙龈肿痛、口舌生疮等病症,具有良好的缓解效果,既可以单用山豆根煮汤来漱口,也可以与同样具有清热泻火的药材,比如石膏、黄连等同用,以帮助缓解病症。
俗话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山豆根也不例外,由于山豆根本身就具有毒性,因此,过量服用就很容易造成呕吐、腹泻、胸闷等病症,用量不宜过大,再加上本药大苦大寒,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,并不适用,否则很容易加重病情,所以,若是想要用山豆根来治疗疾病,还是需要求助专业的医生,仔细咨询之后再使用。